阅读历史 |

第 17 章(1 / 3)

加入书签

宾馆的朱总原本以为住进大套房的人就是一个普通的外国友人。

毕竟他自从在这这宾馆工作之后,因为工作需求,也很关注国外的一些情况。

外国工资真的比国内高很多,听说月薪都达到数千美元了。就这工资标准,别说住大套房了,就是去首都买个房子,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所以一开始苏浔的到来,也并没有引起他多大的注意。

只是后来李玉立频繁和对方接触,朱总也知道李玉立的打算,就劝说她不要白费功夫。

然后李玉立就说了一些关于苏浔的情况,觉得这位苏总很快靠谱。比如重金聘请保镖。

朱总一听对方重金聘请保镖之后,才开始正视这位苏女士。倒也不是被工资惊到,而是被对方这一行为惊到了。

朱总认为,这不是舍不舍得花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这个意识的问题。

普通人就算装有钱人,也不会首先配备保镖。

只有用惯了保镖的人,才会在来到一个陌生地方之后,第一时间聘请保镖。

所以朱总对苏浔的重视,如今是上升了一个台阶了。他准备晚上留到十点,陪伴苏浔打这个电话。

一来继续探底,二来是这毕竟是从他办公室打出去的国际长途。谁知道会不会有违法的情况呢?这不得防着点儿?

对于朱总的这些行为,苏浔是不知道的,约好了打电话的时间,苏浔就带着周牧出去考察塑料制品市场。

虽然办厂流程之类琐碎的事儿她不管,可大方向还是要了解。

苏浔并没有当老板的经历,可她工作经历不少。从小到大干了无数兼职,大学实习也是在一家外企工作,因为实习成绩优秀,毕业后还留在了那家公司。如果没出事,她前途也不会差。

大概是因为从小目标就很明确,就是要赚钱,所以苏浔很擅长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和管理层学习。偶尔还会看看一些老板的传记。

所以苏浔虽然年纪不大,却也不是职场小白。该有的一些意识和技能也是有的。

这年月塑料制品毕竟是工业品,并没有彻底普及。价钱也不算便宜,只是比起钢铁制品是要便宜一些。难怪她在老苏家没看到一件塑料制品。

这也说明市场是不愁的。

苏浔当时决定开塑料制品,就是考虑过市场问题。

什么服装之类的,她不懂,且不容易得到政策扶持。

塑料制品就不一样了,有技术含量,容易得到政府支持。储存运输十分方便,很利于乡镇这样的地方办厂。而且苏浔有看到报纸报导的关于进口国外垃圾的新闻,里面就有塑料制品垃圾。这也给国内塑料制品厂降低了成本。

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它不缺市场!

这种日常生活用品,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完全不需要考虑市场问题。基本有货就能卖。

苏浔如今考察的市场情况就是如此。塑料制品销售很

快,不管是百货商场还是街道供销社,都有这类产品卖。这就说明这类产品需求大,否则也不会安排这么多销售点铺货。

苏浔对考察结果很满意,点头,“行了,回去吃晚餐了。”

周牧:……

他也不懂苏浔到底在看什么,怎么考察市场的。这一刻,他发现了眼界的差距。因为以前一直在单位,对外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出来之后,他对于未来的发展一头雾水。

对于那个人的嘲讽,他除了愤怒,无可奈何。

那个人不止能赚钱,还能带村里人赚钱,所以在发生矛盾之后,老家的所有人都放弃了周牧。

这会儿周牧特别想开口问苏浔,到底是怎么考察市场的。

但是想了想,还是没问。

这不符合工作规定。

李玉立办事效率一如既往的高,似乎真的没受到家事的影响。

吃晚餐的时候,她就来给苏浔汇报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锦旗已经加急做好了,请了市里的舞狮团队欢送,敲锣打鼓都齐全了。保准热闹。明天上午可以送。

第二件事情就帮苏浔打听好了办厂的流程。

国家如今改革开放,对于中外合资企业是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

按照流程走就没问题。而且苏浔如果拿出来的技术够好,可能还会得到额外的扶持。这就得看苏浔自己的实力了。

苏浔看了李玉立抄录的一些流程,以及需要的证件,“这些都没问题。至于技术资质,我也在着手处理。李经理,这些手续后期都要辛苦你去办理了。”

李玉立笑道,“我拿了您的工资,这都是应该的。那我这几天就把能办的都办了,您看我们是直接去和当地镇上谈,还是直接和东州市市政府有关部门联系呢?”

苏浔摇头,“我的初期投资不会太多,惊动市政府并不合适,所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