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64.离愁就酒(1 / 3)

加入书签

这一年的冬羔照旧从12月开始就陆陆续续出生, 每一头新羊羔的出生都会被记录,然后按时吃土霉素糖粉预防羔羊痢疾,再规划着等半个月以后逐渐加入羊奶以外的辅食。

期间林雪君还坐着挡风的勒勒车赶去第九生产队出了一次诊, 一头小羊呛奶后出现低烧等症状,不爱喝奶, 喜欢卧倒。

林雪君赶过去给小羊灌了一大碗药,带到第九生产队大队长家里烤了1个多小时的火, 又监督着第九生产队的羊圈管理员给小羊做了件小衣服穿上,这才将之送回羊妈妈身边。

等到晚上小羊自主采奶喝了,她才又坐着勒勒车, 被西北风推着车屁股,直接从西北边的第九生产队给送回了第七生产队冬驻地,这一路顺风, 回程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为了准备年货、年夜饭等, 社员们往草原上送雪等工作暂时停了下来, 公社陈社长打电话关心他们生产队的知青什么时候回城过年时, 顺便问林雪君, 如果明年没有干旱,她做主了这么多累人的主意, 压力大不大。

其实就是担心林雪君有心理负担,毕竟预灾难于前, 把社员们使唤得哭爹喊娘, 万一明年没有灾难,搞不好可能会落埋怨。

虽然说预测明年干旱可能有虫害等,是草原上有经验的老人们做的。希望林雪君能出出主意,也是陈宁远亲自打电话给王小磊提出的,而且年轻人要想干出点事来, 必须承受得住群众压力。

但她到底年轻,万一在思想层面受苦,导致工作积极性和勇气降低,是他绝不想看到的局面。

哪知林雪君被问及此事后不仅没有犹疑和踟蹰,反而笑着道:

“如果没有干旱和虫害那当然是最好的了,又不是我们辛辛苦苦做了预防,就能去除所有干旱和虫害造成的影响的。更何况到底收效如何,现在还不敢确定呢。

“最最好就是没有虫害了!”

陈宁远听了忍俊不禁,这孩子心事倒是不重。

“就算明年没有虫害,但冬天这么少雪,旱是肯定有的。

“而且,每年就算不闹虫灾,蝗虫也还是害虫,如果平常年份中的蝗虫量能减半,我们的牧草收成一定能大大增加。

“总之咱们干的这些活,累归累,但无论有没有灾,都是好事。”

只是太累人了,没有巨大的可能的灾难压迫着,社员们肯定是不愿意干的,这就是投入与收成比的问题了。

林雪君想了想又补充:

“如果爱吃蝗虫的燕鸥等候鸟真的能来咱们这片草场,并且知道这边虫子多水好鱼管够,每年都来就好了。”

后世鸿雁北归回到呼伦贝尔,年年都出新闻,是可着劲儿宣传的大好事。

呼伦贝尔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制作人工鸟巢的事,更是动不动就要出个文章。要是蝗虫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被更好地控制住,喜欢迁飞的蝗虫就能少一些去兴安盟、锡林郭勒盟等地,甚至连内陆的农耕地都能少受虫害,绝对是大好事。

有没有灾,他们今年冬天吃苦受冻做出来的事儿,都有好意义。如果能坚持,甚至可能造福后世几十年。

“你能这么想,我就放心了。”陈宁远听着电话里林雪君活力十足的声音,觉得自己日常爱操心、爱忧虑的情绪都被调适得开朗了,整个精神好些都松弛了许多。

这孩子不仅能干,还有安抚人心的精神力量啊。

陈社长正想跟林雪君再寒暄几句,电话对面忽然吵嚷起来,接着便听林雪君在电话里问:

“陈社长,您还有什么事要交代吗?”

“没什么事,怎么了?”

“我们生产队要杀年猪吃红烧肉了,明天大家就要赶火车回家。”

“去吧。”陈宁远笑着与她作别,听到她道一声再见,便迫不及待地挂了电话。

对着‘嘟嘟嘟’的忙音笑了几秒,他也将话筒放回座机,转头透过敞开的门打量大办公室,这才发现社员们忙忙碌碌往来时,脸上似乎多了几分轻快。

一年终了,将迎来穿新衣、吃年夜饭、一家人团聚的休息日,大家都在期盼吧。

知青们要回家,全驻地的社员们都在帮大家准备年节礼,舍大本地非要展现下草原人的慷慨与热情——

什么冻住的呼伦贝尔羊肉卷、渣渣牛肉碎,还有冻得一块块的今年母羊新产的奶坨子。

各家的阿妈嫂子们聚到一起大生产,一口气做了好多奶豆腐、酸奶饼、奶酪等奶制品,要让知青们都拿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林雪君装了一兜子吃的,一包包都当宝贝一样,既觉得喜欢又有些不好意思。

她跟衣秀玉等人刚用包裹将奶制品等装好放在屋外冷冻着,翠姐等人又来了,他们带来了家里剩的干货榛蘑、炒榛子,还有泡开后又大又肥、口感像肉一样的兴安岭干木耳,还有几袋子酸菜和粘豆包。

“翠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