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章 大罗金仙的孙悟空?(1 / 2)

加入书签

天庭的进展比西方教快多了……分封小神,一些不是正神的星君。这些小神和星君融入天道后,天庭掌控的天道功德更多了,三分之一赐予小神星君。小神星君也没后世限制那么严格,可以随时离开自己的职守范围,下界游荡。小神和星君在得到天道功德后,修为皆迎来了暴涨。这些小神和星君的故事口口相传,一时间,天庭每次聚会,都人满为患。三界散仙,加入天庭的越来越多。天蓬元帅麾下,终于聚齐了第一支强大的队伍。十万天兵!皆是太乙真仙以上的修为!天庭不能像小神和星君那样自由行动,但得到的天道功德封赏,反而比小神和星君还要丰厚。圣人大教,依旧对天庭这种做法嗤之以鼻,对投靠天庭不屑一顾。修道长生,本就是为逍遥自在,束缚天庭,圣人门下所不取也。可是,没人再敢将天庭视若无物了。尤其是和天庭作对的西方教,更是惴惴不安,也越来越迫切。南洲凡俗,五帝终于归位了。表面上开,四海升平,五洲祥和。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西方教骤然发动全部暗部势力,直捣黄龙。等天庭天兵赶到,西方教已然靠着奇袭,战胜了那些守卫海眼的四海龙族。更是靠着不怕死的修罗一族,生生自爆无数肉身和法器,彻底摧毁了海眼业障。保全下来的魂魄,地藏王纷纷收入轮回塔,认真对待转世一事。更多的魂魄,在业障之力下彻底消亡。西方教没有背叛和下属的约定,付出的香火功德最终也不是很多,便做成了这样一番大事。业障爆发,四海水起。小千世界、南赡部洲、东胜神州,皆淹没在了海水之中。西牛贺洲早有准备,反而损失最小。北俱芦洲仙门,都被淹没不少,仙人也淹死大半。当发现生灵涂炭后,圣人纷纷出面。而此时,圣人尽皆发现,原来圣人也不是无所不能。就连圣人,也无法对这绵延洪荒的大水有更好的办法。三日后。昊天玉帝悬浮空中,身后是玄都大法师、太白星君、十万天兵。左右两侧,分别是截教和阐教仙人。阐教和截教都出了十万仙人。二代门人,北俱芦洲仙门的门人。昊天玉帝站在中间,身穿五爪龙袍,手握金色长枪。第一次,不是以白袍玉帝的身份征战。“杀!”伴随着昊天玉帝一声喊叫,三十万大军轰轰烈烈开往须弥山。接引和准提刚刚现身,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的法相同样出现在了高空。两人没敢妄动。然而,红线骤然由远及近,女娲娘娘赤足降落,庄严法相现身,双手握着崆峒印,直接将接引和准提从高空打下。此战,接连延续了一个多月。须弥山极乐世界尽毁,接引和准提被女娲娘娘压着打了一个月……看得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都是心惊胆颤。女娲娘娘刚刚回到太素天,便见到了一名灰袍老道。“老师。”女娲娘娘上前,不情不愿的行了一礼。这名灰袍老道,正是道祖鸿钧的天道化身。老道转身道:“西方教厄难已满,该有大兴。”女娲娘娘呆滞住了……“老师,西方教如此行径……”“这也是人族的劫难。”灰袍老道淡淡道。女娲娘娘沉默了下来。道祖的天道化身,没有情绪,没有感情,一切都只按照天道规则运行。至于什么是天道规则,女娲娘娘也无法尽知。随手拿起放在一旁的五彩神石,女娲娘娘依旧带着期待道:“那老师,水患……”“人族之事,自有人族担忧,做好自己的事情便可。”目送灰袍老道一点点小事,重新融入无处不在的天道,女娲娘娘神色悲苦中酝酿着愤怒。这颗补天石,将会落到东胜神州,成为西方教大兴的主要引子。西方教让四海之水爆发,南洲人族死亡无数,结果最后,换来的反而是西方教大兴……女娲娘娘气笑了起来,刚要将补天石扔向南海,忽然,女娲娘娘神色一动,想到了那位前辈茶铺面前之物。那同样是一颗神石。而且,吸收了那位前辈身上散发的道韵法则,虽然还没真灵诞生,但光是凝聚的法则,便有了大罗金仙层次。若是扔出那颗石头,西方教大兴之事,会不会迎来改变这般想着,女娲娘娘抛出红绣球,脚踩红线,朝西昆仑而去。西昆仑。玄清站在山门外面,看着绵延的水患。千里之外,便能看到汹涌的大水。人力、甚至仙力,在这等自然之力爆发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马上,该是大禹治水了吧……便在此时,光芒闪动间,一人落到了玄清对面,朝玄清行礼道:“前辈。”玄清愣怔了一下,好一会儿才想到对方是谁,笑着点了点头:“娲女啊,好久不见了。”女娲娘娘凄苦的笑了笑:“嗯,好久不见了。”女娲娘娘朝西王母点点头,没太多心情寒暄,站在玄清身边,和玄清一道看着汹涌水流道:“前辈,这水患……”“没办法,”玄清缓缓摇头:“女娲娘娘的九天息壤,最多治一时而已,这件事,最终还需要南洲人族自己解决。”大禹治水,也是时候了啊!“治一时吗”女娲娘娘笑道:“一时也能救很多人,足够了,前辈,晚辈此来,是希望换取前辈门口的那颗石头,前辈需要什么,晚辈会尽力去做的。”“石头”玄清好一会儿才想起来,那是自己按照孙猴子说话弄的石头。结果十多万年,也没任何动静……“一颗石头而已,王沫,你带娲女去取了那颗石头吧,我再看看。”半天后,女娲娘娘站在太素天,一挥手,那颗石头携带无尽气运,滚滚火焰,坠入东胜神州、花果山。还未出世,就已经有了大罗道韵。而在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