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6章 白送都没人要的鱼(2 / 2)

加入书签

激了,这条牛港鯵有八十多斤吧。”

童瑶恢复力气,站起身捶了捶腰点头:

“有了,怪不得费腰力,我差点脱杆。”

杨清桦下意识要起身给童瑶揉一揉,可伸手时,就见自己手脏的很,转身去洗手。

童瑶失笑:

“没事,我恢复好了,你洗完手去叫爹停船吧,准备能起网了,他肯定要来看看这条鱼的,嘿嘿,刚才我好像听到爹骂你了。”

杨清桦不搭话了,洗干净手,也不动身,只扭头喊:

“爹,停船起网了。”

“好嘞,我的儿子~”

杨清桦抖了抖身子,怎么感觉老爹现在语气越好,一会揍得越狠啊。

自己也是做爹的,有时被自家儿子气到头的时,不也是这副语气吗。

童瑶和杨清桦随意将牛港鯵抬到旁边的竹筐上放好,才站在甲板上等滚动轮拖网。

牛港鯵这种鱼在几十年后的海钓人眼里,也只是一种乐趣,一种新奇的体验。

他们并不会吃这种鱼,钓手都会选择扔掉。

无他,就因为这种鱼肉质腥味很大,肉质粗糙又不好吃。

童瑶还记得上辈子,和儿子忙完一天的工作,她在厨房做晚饭。

二十多岁的杨溪俊,五官精致白皙,可脸上的表情却如同天真孩童一般。

他喜欢有关大海的一切,每天和娘工作完,就会撒娇要玩一会手机。

当时就是看到视频里有人钓到大鱼,欢天喜地的捧着手机来娘分享。

手机的屏幕里刷到单视频是在国外,那边有个地方牛港鯵特别多。

国内很多钓友都喜欢去那边钓牛港鯵。

为啥那个地方的牛港鯵会泛滥成灾,就是因为不好吃是原罪。

钓友钓上来,送给当地渔民,白送都没人要。

牛港鯵在后世无论是在国内的交易市场,还是在国际的交易市场都很低,升值不够运费和油钱。

晒干以后变成鱼干,味道会好一点点,除了这个法子,任何做法都口感怪异,无从下咽。

这是多少海钓人和当地渔民捏着鼻子总结出来的经验。

当时母子俩看完还傻乎乎的畅想未来,说以后一定要去那边钓一次牛港鲹。

童瑶收起心思,对于这条大鱼的价格不抱希望了。

也就是这年代肉类少,鱼肉也是肉。

码头能以几分钱收,她钓的这条有八十多斤,能卖个三四块钱。

换其他渔民,能网上几斤,十几斤的牛港鯵更不会卖,直接晒干自家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