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7章 到底是谁不安常理出牌哇?(2 / 2)

加入书签

颠三倒四的童言童语,跟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瞬间乐得不行。

杨母几人不知道她笑啥,还是前座的大爷抱着孙子扭头过来搭话:

“哎哟,这县城人就是有钱,我前几天带我家孙子去县城买东西打听来的,说是电影院看电影,有个叫少林寺弟子的电影。

这些小娃娃看了之后,嚷嚷也要当小和尚,上山学功夫。

大人烦得不行,只能带他们去剃个头,就当也是个小和尚了。”

杨母和杨父笑得不行,也能理解,她们村过年也有人来村里放电影。

一般都是抗日电影,村里小孩看完天天打仗。

杨母哭笑不得道:

“没想到县城也有放电影的,我们村上放电影估计要等过年那会了。”

大爷的小孙子四岁了,倒是个机灵的,探过身子喊:

“不是放电影,是电影院,爷爷说要花钱买的。”

说完又去闹爷爷带他去看,给他爷爷整得上不去下不来。

农村人哪里有钱去看电影啊,来不及和杨母杨父吹牛,赶紧去哄孙子。

杨母啧啧个不停,和童瑶说:

“没想到县城的电影要收钱,还是我们村里好,虽说人多了点,但是去早点,也能占个好位置。”

话音刚落,就见自家小祖宗跃跃欲试看自己。

杨母:……

杨溪俊又看最爱的娘,小嘴一张:

“娘,俊俊爱你,要…”

童瑶立即捏住他的小嘴,笑着点头:

“就知道你这小家伙没憋好话,等下次出来再看,办完事咱们还得出海呢,乖啊。”

杨溪俊听到娘答应下次再看,心满意足的点头,嘴上不能说话,大眼睛弯成月牙。

到了市里,童瑶一家人下车。

也没去过渔政局,只好向人打听。

知道了位置,花了半个钟头才到渔政局。

沿海城市,渔政局还是挺大的,门卫也是年轻小伙。

童瑶拿出介绍信,再说明来意,直言找陈局长。

年轻小伙原本一脸严肃,听闻是找陈局长,神色松了松,带他们上楼。

小伙话不多,到了二楼办公室门口,让童瑶一家人在外面等候,他先去里面通报。

童瑶将斜挎包给杨清桦,一会让他拿出来给陈局长看。

她得抱小家伙,没法出面。

这孩子和以前一样,去到陌生的地方,尤其是城市,他就只要娘抱,谁都不跟了。

等了一会,年轻小伙出来,让她们进去。

陈庭军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男人,国字脸,目光清正,两鬓有些发白,个子不高,和杨父差不多。

肤色黝黑,一看就是经常下基层考察的领导。

见到童瑶一家人来,严峻的面容有些缓和,心里知道这是自己老师说的渔民,这家人有些背景,竟然和京城顾家有关系。

不过有一说一,这家人发现红珊瑚知道上报,人品确实可以。

他在渔政局当局长,知道的里头弯弯道道多着呢。

海上是丝绸之路是没错,但违法捕捞、走私货物更多。

一般渔民发现这种珍贵的红珊瑚或者别的东西,肯定是私下交易,绝对不会明面上报给官方。

爱国的人是多,但也有少部分人更爱钱啊,能多赚钱触及法律底线又如何。

海太大,海警管也管不过来,对于近海往往不会花心思巡查。

远海和公海也也很难管,政府海警人员少,要紧事又多。

都是守在本国海域边缘巡查,再多的,就难了。

所以能见到有渔民认识红珊瑚,发现了还上报过来。

陈庭军心里是很钦佩的,带着几分客气的打招呼。

本来还以为要客套几句才能看到红珊瑚,没想到这家人不按照常理出牌。

介绍过姓名后,那个叫杨清桦的年轻男人直接打开斜挎包,将两块珍贵无比的红珊瑚以及粉色的珊瑚啪叽放桌上。

“陈局长,就是这个,我们拉地笼网勾上来的,快看吧。”

这话说的,好像急着赶下一场似的。

陈局长一番官腔给咽回肚子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