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章 垆边人似月(1 / 3)

加入书签

“我要创业啦”,应兰从一堆画的乌漆八黑的纸中抬起头,抻了抻腰,大喊一声。屋中众人都被吓了一跳,小长栋立马放下手中的千字文,凑到应兰身边,忽闪着大眼睛问,“姐姐,什么是创业?”。正在窗边做针线的三人,也齐齐回头望着应兰。

哦,这个词太现代了。准备了这么久终于有点眉目了,应兰一高兴就忘乎所以了,“创业就是,就是,我要在山下的草市摆个茶水摊子,做生意。”

“摆摊做生意?怎么做?”狄小娘停了针线,走到桌边坐下,问道。

自从来了宥阳,日子清贫,吃穿用度常有短缺。家里所有的活都得她们亲自动手,其中自是各种辛劳和酸楚。

但大家心里都十分畅快,不用如履薄冰,做小伏低。每天过得随心自在、踏实心安,再无往日的提心吊胆,算计人心。孩子们虽然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但个个爱闹爱笑,性格爽朗。

狄小娘时常有些歉疚和心疼,但想到孩子能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长大,也觉欣慰。所以只要不出大格,孩子们想干什么,怎么闹,她都随他们去。尤其是应兰,她越来越信赖这个孩子,甚至很多时候她都觉得应兰不是她的孩子,更像是她的姐妹和主心骨,有她在身边就觉得安心。

“嗯,这事我想了好几年了,之前是太小了,那些个茶炉和桌椅板凳我都搬不动。现在我和小蝉,加上奈奈,三个人搬那些家伙事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种下的那片茶树终于长大了呀,可以采茶制茶了。有了茶叶,置些炉子,茶盏,小几板凳也花不了多少钱,小蝉的手艺越来越好了,再做些馒头点心一起卖。嗯,我算了好些日子,应该不会赔本。”应兰抖着那叠纸,有些得意。

吴妈妈也笑着凑到桌边,“我说呢,我看姐儿这些日子天天守着那片茶树,一日揪些叶子晒在外头,一日又把那晒了大半日的叶子放在锅子焙热,一日又放在臼子里捣碎,那天还让我给你缝个布袋子把那些叶子都揉烂了。我说这是干什么,原来是为了茶摊呀。只是那团茶饼咱们没有呀,如何卖茶?”

应兰听着吴妈妈将她屡战屡败的实验业绩一一抖落出来,有点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解释说,“咱们不卖团茶,嗯,虽然有些还没有成功,但是用吴妈妈你的大铁锅做出来的茶不是成功了吗?我们就卖这个茶”。

“哦,就是我们这些日子喝的这茶吗?”狄小娘指着桌上的茶盏,“这茶倒是和团茶、散茶不同,喝起来很是顺滑爽口,清香甘甜,特别是这香气,热水刚沏下去,那腾起来的水汽带出的香很是清雅好闻,喝一口,这口中和舌尖都似含着香呢。”

吴妈妈也自倒了一盏,边喝边道,“可不是,喝下去呀好半天都觉得喉头还有些甜丝丝的味道呢。有时我做了活回来,渴的要命,弄团茶还要费大半天工夫,太麻烦。等不及呀就舀些白水或者冲些散茶喝喝。姑娘这茶只要用稍热的水一沏便能喝了,很是省事,虽说散茶也方便,但姑娘制的茶没有散茶那苦涩的味道,还比散茶细发些,不像散茶一喝一嘴叶沫子。”

“散茶多是蒸青而成,咱们的茶是炒青茶,再者杀青之后揉捻再炒制,香气滋味自是要更好,而且我摘的都是一芽一叶的旗枪茶,芽叶细嫩,自是比那粗茶好啦。山下的草市大都是来售卖山货的农夫猎户和来赶集的村人,哪个有闲情逸致和半天功夫等着点茶品茗呢?咱的茶不用等,立时就能分给客人,即喝即走,省时好喝就是咱们的卖点。”

小蝉拍手称好,“姑娘说的对,那草市上卖炊饼汤饼的摊子,我尝过一次,没一点油花和荤腥滋味,不好吃呀。我做些肉馒头和夹馅饼子一起去卖,定比他们的强。”小蝉对自己的手艺很是自信。

“小丫头说的轻巧,咱哪有钱买肉做吃食啊,咱们自己还是因着边娘子的照应,时不时能吃上些鱼肉,猎着了野物才能吃上些野鸡野兔的。”吴妈妈点了点小蝉的额头。

小蝉揉了揉额头,带着成竹在胸的自信,“谁说肉馒头和饼子就一定得用那些花钱的鸡鸭鱼肉呢,这山林水涧里有的是不花钱的肉呢。姑娘练习金针时缝的乱七八糟的青蛙,山洞里抓到的菜青蛇,还有村子边的水塘里的泥鳅鳝鱼,哪个不是肉嘞?”

应兰差点把茶水喷出来,忙出言制止,“小蝉,别别,别,青蛙有寄生虫,那蛇呀,泥鳅,鳝鱼啥的有点,有点恶心。咱们还是。。。。。”

“姑娘,你上次吃青蛙和鳝鱼做的锅子时,吃的比谁都香。那蛇羹火锅,姑娘还大赞说什么鱼兔都不如这肉鲜,怎么这就觉得恶心?”小蝉瞪着应兰,不服气的反驳道。

“啥?啥?你上次给我们做的那个豆豉锅子是青蛙和鳝鱼做的?我说怎么口感那么像。。。。”怎么那么像上一世经常吃的干锅牛蛙和蒜烧黄鳝,应兰把后半句话咽了回去,唉,这小蝉真是有孙二娘的潜质,万物皆可做馅。

“嗯,行吧,你是大厨你说了算”,应兰想着孙二娘的彪悍,缩了缩脖子。“灶火吃食这块你负责,奈奈和我就负责收拾桌子茶盏,招呼客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