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0章 是岁大疫(1 / 2)

加入书签

inf

汴京,赵匡胤看着被搬入室内的石桌依然呈现异象也松了口气。

此时外面天气严寒,虽然他身体强健不是很怕严寒,可终究是不如在室内烤着暖炉观赏来的惬意。

相较于赵匡胤的惬意,一旁的赵普就是实实在在的惊讶了。

不过这位宰辅已经宦海沉浮,心志远非少年时可比,如今见此也不过惊了一惊,随即就是不断以手尝试触碰,显得兴致盎然。

再次看了赵普一眼,赵匡胤神色和蔼可亲道

“此仙机关系重大,光义不妨将其以文字记下。”

赵光义看了看这石桌旁边摆着的矮桌,上面文笔纸砚一应俱全。

然后又委屈的看了眼还在石桌的赵普,只能不情愿的“哎”了一声开始伏案抄录。

屋外风雪声愈大,低着头的赵普眼中神色难明。

……

光幕上李世民的问话让刘备脸色僵了一僵,随即便有点委屈

“从建安十四年至今建安十八年,不过四年矣,这唐皇以为我等皆是神人不成?”

手中那已经写好的纸片也被刘备重新折好放在了桌子上。

建安十四年便是第一次看到光幕的时间,彼时他身在公安,虽号称有荆南四郡之地,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空有名头外,兵、粮、财一样都没富余的。

而四年过去如今能够身居长安报喜,刘备觉得……

算了,还是这唐皇的标准太高了。

也不对,应该说是这唐皇以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啊?

还是不对,应该说这唐皇似乎认为孔明就该有此能力……

刘备陷入了奇怪的纠结。

旁边孔明对此倒是浑不在意,只是看到光幕上后辈的谑言称“那啥”,孔明心中狐疑,这话怎么都不说明白的?

而在心里孔明也隐隐察觉,曾经繁华的汉长安恐怕也有他此前不清楚的一面。

那繁华的旧长安对此时堂内所有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毕竟乱世来临之前他们皆不得志,谁没事儿来长安的……

即使离得最近的法正,那时家境也都早已没落。

……

甘露殿中的李世民也没了此前的兴奋感。

武周代唐四个字给了李世民一记闷棍,脏唐臭汉四个字也让他目瞪口呆。

武后以周代唐,这是轻而易举便能解读出来的意思,很难会出现什么歧义。

即使李世民感觉自己如今的承受能力强了不少,但一时间也是郁闷的几欲吐血。

他的才人,儿子的皇后,代唐的周主。

这其中复杂的关系让李世民想骂都不知道如何下口,最终只能看着脏唐臭汉四个发呆。

然后再想想此前看到的大唐公主们的非常人之举动,李世民心里居然也对这四个字有了一点点认同感。

不过总是听到后辈感叹唐后之王朝对女性压迫……莫非便是以唐为鉴么?

再没了此前的兴致,李世民重新坐回榻上,看着光幕发呆,总觉得这种事情似乎已不是第一次发生。

他不想听这个主题,他想听听这武周是如何代唐,最后又是如何复唐的。

只不过后世的后辈并不会如他所想,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节奏讲述。

【如今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乱世往往都主打一个多线齐头并进。

天灾人祸是同步进行的,三国时代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乱世,自然也逃不过这个定律。

公元217年,喜提魏王称号的曹老板南征孙权,喜获十万哥降书一封,于是志得意满返回找献帝表功,成功爆出了十二旒冕、驾六金根车、五时副车这些金色装备,在形式和事实上差不多都已经完成了篡权。

而在返程时发生了一件小事,身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病死了。

在王粲的葬礼上,曹丕说王粲生前最喜驴叫,不如各作一声以送之,并带头开始学驴叫。

这件事也成为体现曹丕性格最著名的一件事之一,而咱们此前也简单聊过这位文帝王的一生,用诗仙李白最经典的诗句概括便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曹丕这种及时行乐的心态很大程度使得贵族们形成了奢靡放荡的生活习气,并最终绵延至晋代,并因此将豪门世家推至深渊。

但如果联系到具体的时代,曹丕的种种放浪形骸的行为或许就有了很合理的解释。

在曹丕学驴叫的这一年,与王粲同一年逝世的还有陈琳、徐干、应玚、刘祯,这四个人与王粲同列建安七子。

至于同列建安七子另两位,孔融在赤壁之战前被曹操戮杀,阮瑀早亡,因此在217年,建安七子彻底团灭。

而造成他们一同身死的便是疫病,而且事实上这也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 邪神竟是我自己 带着三个娃娃去修仙 意外投喂魔王之后 荡世九歌 将门枭虎 吞仙 我的透视超给力 都市医神狂婿 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 新武大宗师